查看原文
其他

优势与创变|小众留学、国内留学异军突起,出国留学的性价比还高吗?

Hans 新学说
2024-09-27

文 / Hans

留学新启示

2020年是注定载入史册的一年,新冠疫情肺炎的持续性蔓延使得本就不确定的国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和多边。对国际教育行业而言,疫情最大的影响是导致留学出现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当下学生是否还要留学?何时出国留学?留学安全与否?国际化学校是否还做留学?成为国际化学校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左到右依次为: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东亚区高级经理常吟、上海融育学校校长王普、佛山元耕山语湖双语国际学校教学校长Bei Hunt、长沙铁路第一中学国际课程中心主任周骁、海嘉国际双语学校升学指导中心总监张航天&天津校区校长。


留学形势多变,国际化学校如何应对家长担忧?


据新学说了解,由于2020年国际政治格局复杂多变,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少国际化学校学生、家长的心态都受到了一定影响。留学形势发生变化,部分国际化学校学生的留学不再单一地选择英美加澳等主流留学目的国,德日等国家成为“新宠”。此外,还有部分学生选择GAP,甚至放弃出国留学计划。



上海融育学校校长王普认为,造成这一留学趋势变化的不仅是疫情,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带来的影响也需要关注。作为学校,最关键的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国际化学校对此所展示出的格局、眼光、胸怀等一定程度是学生、家长的“定心丸”。关于留学的出发点,王普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种:


  • 去往目的国学习其先进的文化和科技;

  • 去往目的国学习有利于本土或个人发展的政治制度等;

  • 去往目的国不仅是学习,也是要传播本国文化。


过去留学的出发点主要以学习他国技术、文化为主。现在更多的是需要第三种,出国留学不应该只是去作为一台“收割机”学习他国文化,也要作为“播种机”把中华文明传播到国外。王普表示,未来向外传播中华文化可能会成为中国未来留学的一个重点,基于未来国际格局融合趋势不变的事实,不变中有变,东方文化和价值观在世界上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佛山元耕山语湖双语国际学校教学校长Bei Hunt表示,家长对留学产生动摇或纠结时,学校更需要做的是加强家校沟通。疫情期间,为应对复杂的国外留学形势,佛山元耕山语湖双语国际学校不仅要求行政人员、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家校沟通,更将沟通的频率增加,希望通过这样的做法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校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出国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


此外,该校也借助家委会的力量,通过各种活动引领家长更好地关注学生,让家长了解国际化学校存在的目的不只是帮助学生出国留学。中育教育集团海嘉学校旗下很多国际学校都增加了虚拟建制的13年级,希望提供给在国内上网课或是GAP的大一学生一个学习与交流的空间,同时作为毕业生跟学弟学妹也可以产生更多积极的影响与交互。


留学趋势多元,国际化学校升学指导如何做?


一般情况下,2020届的学生此时都应该在国外上课,但今年情况较为特殊,部分在国内上网课、部分在国外上网课、部分在国内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及部分放弃出国留学。简而言之,2020年留学的趋势和走向变得非常多元化。这也对国际化学校的升学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海嘉国际双语学校升学指导中心总监&天津校区校长张航天认为,国际化学校的存在是为国家乃至世界培养人才,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升学指导的过程中要尝试打开学生的认知边界,理解出国留学的意义之一获得与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一路同行的机会,是对多元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如果将留学比作赛道,今年整个赛道的边界、竞赛规则和时间控制都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升学指导有责任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留学前景中的不确定性,要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选择,更多的选择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帮助学生分析每个选择背后利弊,教会学生做出科学理性的选择。



张航天认为,对于国际化学校而言,升学指导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持续渐进式的工作,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学校都应该坚持自身主张。单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上来讲,后疫情时代也带来了积极的变化。例如,在2020年9月之前,国外大学在中国合作项目或者校区没有启动双循环系统,只接受中国高考通道的中国学生或者国际学生入读,而今年,就读国际课程的中国学生也有机会选择这类学校国内“留学”。


此外,国际化学校在升学指导中应该提升学生对于留学的认知能力,带领他们探知留学的价值和意义。今年升学指导教育中更多要做的是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人生价值,思考如何在留学路径中最大化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国际格局变化是大势所趋,国际化学校在进行升学指导的时候一定要思考到做教育的原点是什么,再根据这个原点做相应的调整。王普表示,“人才”二字由“人”和“才”组成,从“人”的角度来讲,国际化的基础教育无非是致力于建设学生的幸福人生;而从“才”的角度来讲可能更功利,家长希望孩子功成名就,社会希望学生能够推动未来社会进步。因为王普认为升学指导策略应该以不变应万变,办教育初衷、育人初衷和理念保持不变。与此同时,国际化学校还需要对未来做出判断,并以此建设课程。


小众留学、国内留学异军突起


疫情期间,英美加澳等主流留学目的国的留学市场受挫。对比之下,专注于中东国家留学的长沙铁路第一中学国际课程中心主任周骁表示,疫情并未对其学校的“一带一路”留学项目产生任何负面影响,反而有一定促进作用。


周骁认为,国际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学历教育,不仅仅是送学生出去,更重要的是整个学校的建设、教师培养、课程设置等。此外,国际教育也不仅跟学校有关,应该跟学校所处的社区和城市都有联动。



2017年,长沙铁路第一中学国际课程中心根据教育部政策,将留学方向由原来的英美转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周骁表示,除了国家政策扶持外,推荐中东留学的现实原因也是避开竞争激烈的英美留学市场,为广大工薪阶层提供留学机会。而2020年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反而让家长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中东留学也是不错的方向。因此,周骁认为,小众国家留学方向的学校,在疫情期间要跟学生做更务实的介绍,跟出口国家的学校多做沟通,争取到更多政府、媒体的支持。



除了小众国家留学方向外,疫情还催生了国内留学现象的产生。


图源:教育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范围内学生流动遇阻。因各国(地)入境、签证、航班等政策限制并考虑境外疫情风险,部分中国学生于今年秋季赴境外国家和地区留学的计划被迫改变、延迟甚至取消,部分学生面临升学困境。2020年9月,教育部国际司发文称,发挥合作办学的优势疏解出国留学的难题。教育部允许部分高校采取临时举措,通过适当增加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以及内地(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招生名额,为出国留学受阻的学生提供更多就学选择。


图源:上海纽约大学官网


但是对于“国内留学”这一现象,国际教育行业内有着不同的声音。张航天认为,国内外高校联动这种双循环机制是全球走班的实际落实。纽约大学、杜克大学等的Go Local计划某种意义上实现了高等学历教育的全球走班,为之前很多国际化学校就此进行的探讨提供了实际参考案例。此外,国内中外合办大学在扩招中遇到了空间上的压力,很多学校采用城市中的碎片空间扩展校区,类似这种利用城市空间碎片拼接校区的方式,为国际化学校校园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模式。



王普则认为“国内留学”是一个伪命题。他认为这一概念的出现除了受国际政治格局和疫情影响之外,还有商业逻辑。中国家长急于让子女拿到国外高校文凭,国外高校急于拓展中国市场的情况下,这种留学方式应运而生。但“国内留学”不是留学,留学是指在其他国家进行的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而“国内留学”指的是中国人在中国生活,学习其他国家内容,丢失了留学的部分含义。但他补充表示,留学不是目的,成长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只有当学生真正能够在中西文化之间游走的时候,留学才有意义。


疫情带来的影响是阶段性的,虽然目前留学遇冷,但我国留学需求仍然十分旺盛。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不论未来如何发展,留学形式如何变化,学校都应该引领学生始终保持与这个世界建立连接的意识和能力;开放合作,建设好服务于中西融合的文化,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课程。


相关阅读


研究报告


《2019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

《重构新现代课程》《国际课程在中国》

建校管理



新学说咨询----让办学更简单!

人才发展

2020 IPA Mini-MBA 校长专业发展项目新学说国际学校运营管理培训

行业活动



VIS国际学校发展大会FIT国际教师风采大赛2020中国国际学校校长俱乐部年会VR新探校

联系我们



座机:010-52468286媒体活动及商务合作联系:灿灿  13810482906行业咨询与管理培训联系:小新  15010927730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学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